本篇文章1158字,讀完約3分鐘
新華社太原6月11日電(記者劉翔霄),賈家莊村、‘ 生態(tài)的種子是幾十年前種的。
流年如水,退休村干部張增亮現在頭發(fā)花白,但在講述甲家莊村的過去時,許多細節(jié)記憶猶新。
賈家莊村位于呂梁山之間,山西省汾陽市。
賈家莊村過去是鹽堿灘。 村子的地下水位很高,到處都是大小水坑的秋雨持續(xù)不斷,水可以從農家房子的地面滲出。 村子的路很軟,就像走在海綿上一樣,經常有大車陷進去。 多水多堿后,村干部帶著村民挖渠排水,改造村子的環(huán)境,逐漸得到改善。 張增亮說。
20世紀70年代后期,鹽堿地改造完成,賈家莊村開始大面積種樹。
大家對種樹花了很大力氣。 當時,村外到處都是荒蕪的沙灘,長著草,樹很少,全村只有少數柳樹。
除了春季沙塵暴外,村子幾乎每年都受到干燥的熱風和冰雹的襲擊。 一有災害,莊稼就會遭殃。 干熱風一來,未充分成熟的小麥就曬死了。 張增亮說,為了防止氣流,甲家莊村采取了農田林網化建設,即在村莊周圍、農田旁,種植所有樹木的戰(zhàn)略。
張增亮曾和其他村民一起去相鄰縣的林場買樹苗。 林場在黃河旁邊,早起吃飯,騎自行車,走很長的小路,一路上坐船過汾河,上午就可以到達林場。 40多年過去了,但他還記得。 最早接的樹苗叫北京楊,剛栽下來只有兩米多高。
小樹苗種在村水泥廠,擋住了水泥粉塵的一部分。 按照老支書邢利民的構想,賈家莊村要建設花園式工廠,把環(huán)境保護放在第一位。 古書率先種樹,加長就對了!
2007年,嘉家莊村又在全市打頭陣,關閉了村焦炭廠。
賈家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范玖深說,那時是工廠最紅的時候,拉焦炭的車每天在村口等著,排很長的隊,有一里左右長。 關閉焦化廠,村集體經濟損失不小,但嘉家莊村風向標,大家都看得到。 舊焦化廠后來轉型為高粱釀酒廠,嘉家莊村也恢復了近1000畝的高粱種植,在外國游客眼中成為了生態(tài)風景。
樹變多了,空氣變好了,嘉家莊村不僅人口流失少,還有1000多名外國人來到了這個工作、生活。
據賈家莊村委會統計,賈家莊村直徑10厘米以上的樹近50萬株,綠化覆蓋率為42.6%。 近年來,賈家莊村成為全國鄉(xiāng)村旅游要點村、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和國家級森林村。 年,賈家莊村人均純收入突破2.5萬元,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200萬人。
生態(tài)的物種,不僅悄悄地改寫著村莊的歷史和面貌,而且對越來越多的村莊產生了輻射推動作用。 從種樹的利益來看,國家也支持、呼吁,近年來周邊村莊開始了大植樹。 范玖深說。
每年夏天,很多城市的人都喜歡去嘉家莊村過夏天。 到了晚上,村子里擠滿了小汽車。 每次看到這個景色,張增亮等人都很有成就感。
站在賈家莊村三眼橋的十字路口舉目四望,高而直的白楊樹林一望無際,枝葉在微風中搖曳,當地、地方的轎車穿梭在樹蔭下的道路上,空氣中彌漫著生態(tài)新農村的氣息。
不,夏天又來了!
標題:【快訊】一顆生態(tài)種子的“蝶變效應”
地址:http://m.datongoofay.com//myly/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