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讀完約3分鐘
原題: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探訪之旅
古代三代的房子,都在河洛之間。 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里寫這句話的時候,應該不會想到2000多年后,一群人為了說明這個論斷而窮盡一生,勤奮至極。
實際上,從1959年秋天考古工作者試挖二奧遺跡的第一把鐵鍬開始,這片看起來很普通的土地就和考古二字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中國最古老的紫禁城、中國最古老的井形城市主干道網(wǎng)、中國最古老的車轍、中國最古老的青銅禮器群… … 60多年來,二奧遺址挖掘工作不斷進行,一次又一次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刷新了中國最大,不斷跟蹤中華文明史。
三代考古人再現(xiàn)夏王朝風格
二里,原位于古都洛陽偃師市的普通村莊的名字。 但是,在中國考古界,她一直很有名。
三代考古人,在這里蹲考古已經(jīng)60年了,首任隊長趙芝蔭年去世,看不到博物館開放的那一天。 在二奧村頭的考古隊駐地,第三代也是現(xiàn)隊長許宏難振奮人心,但令人遺憾。
田野考古條件艱苦、周期長、任務重,特別是對大型都遺址來說,難度大、周期長。 二奧遺址考古發(fā)掘已有60年,直接參與挖掘和研究的有100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往二奧員工隊伍的隊長共有三人,分別是首任隊長趙芝蔭、第二任隊長鄭光和現(xiàn)任隊長許宏。 三代考古人像候鳥一樣往返于北京和洛陽,把人生最美的歲月獻給了這片土地。
考古和對中華文化的執(zhí)著和愛,支撐著我們直到今天。 許宏相信,站在幾代前輩學者的肩膀上,在這里活動的人們,以二奧遺跡為代表的二奧文化研究將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極大的拓展,為中國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深入探索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多年埋頭于田野的隊員們也在持續(xù)刷新考古界的中國第一。 這些使中國最多、學術(shù)界達成普遍共識,認為二奧遺址位于中國最早朝代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有華夏第一王都之譽,在中國早期國家形成的迅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一座氣勢雄偉的建筑物,遠望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身上覆蓋著22983個銅板的博物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如同盤旋的巨龍,展現(xiàn)著威儀四方華夏第一個朝代的氣象。
開始尋找夏王朝的旅行
沒有 二里,就無法建立我國夏商周年代的框架。 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曾經(jīng)說過,文化遺跡的意義很少像二奧遺跡那樣重大。 她的發(fā)現(xiàn)將被推到實證的中國文明史前至少300多年。 除了至今為止史書上有記載外,關(guān)于夏朝的存在沒有任何證據(jù)。
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疑義古思潮中被古史辨學派歸為傳說。
如何讓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樹? 證明了夏天的存在,1959年4月的一天,71歲的歷史學家徐旭生從北京出發(fā),去河南、山西一帶尋找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夏墟。 這是一個有目標的考古,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探索夏文化為目標的田野考古。
標題:【快訊】“中國最早王朝”的探尋之旅
地址:http://m.datongoofay.com//myly/10432.html